此朝后宫有一项禁令屡禁不止 流传至今

说到清朝太监,人们就会想起李连英、安德海等人,这些太监中的大人物,是紫禁城使他们出了名。虽为宣待,却曾是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而绝大多数太监都是下层太监,皇帝及其主子从来就未曾拿他们当人看。

他们生活的悲惨、人生的不幸并不为世人所知晓和理解。在清宫内务府奏案里,可以看出,清朝太监的赌博是从要钱开始的。所谓耍钱,只是几个太监之间拿几个小钱偷偷地逗着玩,逐渐发展为聚众赌博。人数逐渐增多,范围逐渐扩大,赌博的方式也逐渐变化。乾隆时期,宫内对太监的管理十分严格,赌博的现象只是时有发生,而且一经发现就要严厉治罪,宫廷内绝不容许太监染上赌博的恶习。

在宫廷“法典”中对太监赌博定有严格的治罪条例。条例规定,凡太监赌博,其初次犯赌者,枷号两个月,重责四十板后,发往东、西陵当差。据奏案记载,嘉庆十一年(1806)十二月初十日,内务府官员苏楞额等奏报了关于内二学首领太监张进喜等二十八名太监开局同赌,分别被责打、枷号示众的奏折,这内二学是指内务府所管辖的南府(升平署)、景山官学,同时还有处理这个案件的四份奉旨单。奉旨单记录了皇帝阅看官员报告后的口谕和口论时间。

然而,尽管清朝皇帝对于赌博,一方面是对犯罪的太监严惩不贷,该打则打,该罚则罚,毫不留情;另一方面是警示别的太监,要远离赌博,要根除赌博的恶习。但仍屡禁不止。分析清朝太监赌博的原因主要有:

其一,是太监根本没有人格可言,他们在宫中终身服苦役,只能做一些杂项事务和日常事务,从事最简单的劳动,一年到头吃苦受累。除了要小心谨慎地侍候主子,还要服侍首领太监。皇帝及其主子从来就未曾拿他们当人看,因此他们只有循规蹈矩、老老实实地侍候主子,在严厉的宫规家法面前,不能有丝毫的逾越和反抗。

在这种长期的精神桎梏压抑之下,他们的思想日益变得麻木、空虚,甚至出现种种的变态行为。他们自己默默地吞咽这暗无天日的痛苦。身体的痛苦还可以咬牙忍受,心灵的极度空虚则实在叫太监们难以忍耐。沉重的劳动、严厉的处罚,又使他们一天天变得迟钝麻木,再加上被阀割带来的自卑心理以及人们的歧视,连他们自己也觉得实在算不上是人。

其二,是为了消磨时间,麻痹自己。太监每天只能生活在皇宫那窄小的圈子里,整天里低三下四地侍候人,生活毫无情趣可言,闲下来就是赌博、酒,以麻醉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平与无聊对宫中的太监又是一种折磨。无聊、苦、压抑、自卑,这一切像无法挣脱的罗网,使得他们实在是无处找寻可发泄的方式。太监的寂寞难耐,就造成了“无事生非”,而且由赌博引出的一系列不良后果,诸如偷窃、斗殴等事件层出不穷。这些是他们精神空虚、前途无望的一种反映,因为这些会使他们觉得精神上能够得到一些解脱。所以应该把这些行为看作是太监心理失衡的一些表现形式。

其三,是太监大都出身贫寒低殿,思想和素质一般都比较低,多数太监没有文化,被拘禁在深宫内院之中,除了吃饭、睡觉、当差服役之外,没有任何的消遣。太监生活在枯燥乏味的岁月里,一个个就像没有生气的木头人似的,他们不知道如何消磨那漫长的、枯燥无味的生活,所以,赌博也可能就是他们少有的娱乐手段之一,给他们枯燥无味的生活增添一点点刺激和乐趣,因此赌博就成了清宫太监相当普遍的行为。

其四,是孤独无聊、精神烦闷、寻求刺激。太监作为社会中有缺陷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生活比起正常人来可以说没有乐趣可言。赌博不仅能够带来乐趣,还可以让他们兴奋、过瘾。但赌博时不玩带钱的不过瘾,而且玩起来就越玩越大。因为对他们来讲,不管是输还是赢,都是一种不小的刺激,就像吸毒一样,赌瘾也难耐,玩起来什么烦恼的事就都忘了。

其五,是对自己命运的消极反抗。太监以各种方式与自己的命运抗争,其中逃跑是太监最普遍的一种积极的抗争方式,它反映了太监生活的一个侧面。还有一部分太监则表现为赌博、融酒、打架、偷窃、吸食鸦片、自残或自杀等,这些反映了太监的各种消极的抗争方式。

总之,太监们的地位低下、精神烦闷、生活清苦、居住简陋、劳役繁重,他们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尽力把主子侍候好。他们只是活着,没有别的人生目的。而赌博恰似一支“强心剂”,用来不断“激发”太监们的生活乐趣和他们做人的勇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